实验课程名称 |
局部解剖学与手术示范操作 |
实验课程基本情况 |
课程总学分 |
2.5 |
开设实验项目数 |
16个 |
其中:必修(16)个,选修(0)个 |
课程总学时 |
64 |
实验总学时 |
48 |
先修课程 |
系统解剖学 |
适用专业 |
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 |
实验教学目标(通过开设本实验课程,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 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用刀、剪、镊子实地操作,以人体的局部、层次为主学习研究人体器官和组织,以及血管、神经的走行、分布和相互关系。从而为临床、外科手术学打好良好的解剖学基础。 |
实验基本要求(通过实验,要求学生了解、认识并掌握的有关内容): |
教学内容分为“掌握”和“了解”两级。掌握内容为重点内容,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反复学习与思考达到牢固掌握、熟练描述、准确指认和联系实际应用的程度。了解内容则要求学生达到一般的认识和了解。大纲中未要求的内容属参考内容。课前要求学生预习相关内容,熟悉操作步骤,通过教师简单讲解解剖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在教师辅导下由学生操作完成。 |
实验项目与内容提要 |
序号 |
实验名称 |
实 验 时 数 |
实 验 类 型 |
内容提要 |
是否为必修 |
1 |
下肢 |
3 |
综合 |
熟悉局部解剖操作器械,步骤,掌握下肢骨及其连接。 |
是 |
2 |
股前及股前内侧部的解剖 |
3 |
综合 |
操作开始(剥皮)、下肢浅深层结构、股前及股内侧肌群及血管、神经。 |
是 |
3 |
小腿前面、足背区及臀部的解剖 |
3 |
综合 |
小腿前面、外侧部及足背的肌肉名称、起止点作用、神经、血管的支配与血供,臀部的浅深结构臀肌名称、起止点、作用、层次关系与神经支配。 |
是 |
4 |
股后部及小腿后部的解剖 |
3 |
综合 |
股后部及小腿后部肌肉名称、神经、血管,足弓、月国窝周界和内含物。 |
是 |
5 |
躯干骨及其连接、上肢骨及其连接 |
3 |
综合 |
躯干骨的组成、典型椎骨、肋骨、脊柱、胸廓的形态特征以及上肢各骨、上肢关节、骨性标志。 |
是 |
6 |
胸前壁及腋窝的解剖 |
3 |
综合 |
胸前壁的结构、乳房、胸肌、腋窝境界、臂丛、扪认骨剖性标志。 |
是 |
7 |
臂及臂前区、肩带区背部的解剖 |
3 |
综合 |
头静脉、贵要静脉的走行、臂部及前臂的肌肉、肘窝境界、内容物,肩背部的肌肉、神经、血管及功能。 |
是 |
8 |
臂及臂前后部及手背的解剖 |
3 |
综合 |
臂、前臂后部及手的结构与功能。 |
是 |
9 |
手的解剖 |
3 |
综合 |
手的皮肤、手肌及掌浅弓、掌深弓、腕管等的组成与功能。 |
是 |
10 |
头颈部的解剖(一) |
3 |
综合 |
颈部的筋膜、动脉、静脉、皮神经、淋巴结与腺体,喉、气管、食管在颈段的位置。 |
是 |
11 |
颈部的解剖(二) |
3 |
综合 |
颈迷走神经及颈交感干、颈外三角及颈根部的内容。 |
是 |
12 |
胸部的解剖 |
3 |
综合 |
开胸、呼吸系的组成、上纵膈及前纵膈内容。 |
是 |
13 |
中纵膈与后纵膈的解剖 |
3 |
综合 |
心脏的形态、位置、血流、传导、主动脉及其分支、胸交感干。 |
是 |
14 |
腹部的解剖(一) |
3 |
综合 |
腹前外侧壁、开腹、腹膜形成、腹股沟区、肠系膜上下动脉及门静脉。 |
是 |
15 |
腹部的解剖(二) |
3 |
综合 |
腹腔动脉、胆道系统、腹腔上下部及腹膜后器官的解剖。 |
是 |
16 |
会阴及盆部的解剖 |
3 |
综合 |
会阴的范围及分布、交换观察男女生殖系统。 |
是 |
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及要求: |
教学方式:小系统讲课,大局部解剖尸体。 考核要求:(1)理论考试;(2)实验考试。 |
实验教科书、参考书: 《局部解剖学》刘树伟,李瑞锡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第八版。 参考资料: 《Gray's Anatomy》, Susan Standring, 39th edition, Elsevier: Churchill Livingstone, 2004 《Regional Anatomy》,王怀经,宿宝贵主编,吉林科技出版社,2006年第四版 《奈特人体解剖彩色图谱》Frank H, Netter, 3rd edition,王怀经译,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体解剖学》,张朝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3月第3次印刷。 《人体解剖学》,中国医科大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年12月第一版。 《系统解剖学图析》,郭莲魁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年1月第一版。 《系统解剖学》柏树令,应大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第八版。 《局部解剖学》八年制,主编 王怀经,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系统解剖学》八年制,主编 柏树令,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
大纲撰写人:赵鹏 大纲审核人:庞庆丰 |
注:
实验类型中填写“综合、设计、验证、演示”,分别指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演示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验证性实验是指对研究对象有了一定了解,并形成了一定认识或提出了某种假说,为验证这种认识或假说是否正确而进行的一种实验;
演示性实验是指为配合教学内容由教师操作表演示范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