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课程名称 |
医学免疫学 |
实验课程基本情况 |
课程总学分 |
3 |
开设实验项目数 |
6 个 |
其中:必修(6)个,选修(0)个 |
课程总学时 |
56 |
实验总学时 |
16 |
先修课程 |
医学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医学微生物学、药理学 |
适用专业 |
临床医学(五年制) |
实验教学目标(通过开设本实验课程,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 医学免疫学主要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免疫应答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其在疾病诊断和防治中的应用等,免疫学检测技术也是医学研究和生命科学中普遍应用的手段和方法。医学免疫学实验是医学生重要的基础课和技能培训课程,是巩固和补充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医学免疫学的基础理论,使学生掌握免疫学诊断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具体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慎密细致的工作作风,以及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实验基本要求(通过实验,要求学生了解、认识并掌握的有关内容): |
通过实验,要求学生理解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对流免疫电泳、吞噬细胞功能测定、酶免疫标记技术,免疫细胞分离和NK细胞活性测定的基本原理,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规程,应用免疫学原理分析判断实验结果;熟悉免疫学检测技术常用仪器的使用,了解仪器的性能参数、适用范围及使用注意事项等。 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原理与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得出检测结论,撰写实验报告。 |
实验项目与内容提要 |
序号 |
实验名称 |
实 验 时 数 |
实 验 类 型 |
内容提要 |
是否为必修 |
1 |
凝集反应 |
3 |
综合 |
1. ABO血型测定(实验操作) 学生分组采集末梢血测定血型 2.肥达氏试验(实验操作) 用已知伤寒“H”、“O”菌液检测待检血清 |
必修 |
2 |
沉淀反应 |
3 |
验证 |
1.对流免疫电泳(实验操作) 用已知抗人IgG诊断血清检测人血清IgG(定性测定) 2.单向琼脂扩散试验(示教) 3.双向琼脂扩散试验(示教) |
必修 |
3 |
吞噬作用 |
2 |
验证 |
1.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实验操作) 2.巨噬细胞的呑噬作用(示教) |
必修 |
4 |
补体结合实验 |
2 |
验证 |
1.溶血实验(实验操作) 2.补体介导的细胞毒实验(示教) |
必修 |
5 |
免疫标记技术 |
3 |
综合 |
1. ELISA试验—间接法(实验操作) 用抗HBs诊断试剂检测待测血清标本中的HBsAb 2.分析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 3.免疫荧光技术(示教) |
必修 |
6 |
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测定 |
3 |
综合 |
1.花环法测定红细胞C3b受体 2.分析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 |
必修 |
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及要求: |
教学方式: 本实验课程为非独立设课,由理论课老师在课堂讲解实验方法和原理,实验带教老师在实验室带教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考核方式及要求: 1.实验报告:要求写明实验原理、材料、方法(操作步骤)、结果以及结论,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包括实验失败的原因)。示教实验只要求写明实验原理和结果。 2.实验考核: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包括实验理论考试、实验报告、上课出勤三部分。 (2)实验课考核成绩确定: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20%,其中实验理论考试占5%,实验报告占10%,实验课出勤占5%。 |
实验教科书、参考书: 实验教科书: 教材采用自编实验讲义《医学微生物学及免疫学实验指导》 参考书: 1.陈佳玉,梁勇.《临床检验实验系列教程》,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6. 2.金伯泉.《医学免疫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第6版. |
大纲撰写人:申延琴 大纲审核人:庞庆丰 |
注:
实验类型中填写“综合、设计、验证、演示”,分别指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演示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验证性实验是指对研究对象有了一定了解,并形成了一定认识或提出了某种假说,为验证这种认识或假说是否正确而进行的一种实验;
演示性实验是指为配合教学内容由教师操作表演示范的实验。